《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报》  

第01版

学校召开领导班子推进巡视整改深化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

摘要:学校召开领导班子推进巡视整改深化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 5月22日上午,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学校召开领导班子推进巡视整改深化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省纪委常委赵连生,省高校纪工委书记、省纪委驻教育厅纪检组长李莉华,省委巡视办巡视专员郑龙,省纪委监委第七监督检查室主任张浩出席会议并指导。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参加会议,校纪委委员列席会议。会议由校党委书记杨宏志主持。 会议首先学习了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任正晓在全省省管高校推进巡视整改深化以案促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杨宏志代表领导班子作对照检查,总结推进巡视整改和深化以案促改工作的整体情况,认真查摆领导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随后,杨宏志带头作个人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高新才等其他领导班子成员逐一作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郑邦山、赵连生等领导同志不时插话,逐一点评。郑邦山讲话指出,这次民主生活会学校领导班子及各位成员很用心、很投入,高度重视,准备充分;主动查摆,找准问题;深刻剖析,找准原因,批评和自我批评严肃认真,整改措施务实可行,民主生活会的成效很好,达到了红脸出汗的效果。他要求,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细化措施精准整改,聚焦问题重点整改,建章立制持续整改;要着眼标本兼治,狠抓以案促改;要发挥表率作用,改进工作作风,以扎扎实实的整改实效不断开创学校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 就下一步的工作,杨宏志提出四点要求。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增强抓好巡视整改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把抓好巡视整改作为检验对党忠诚的“试金石”,作为树牢“四个意识”、落实“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作为推动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契机,作为把学校党的建设高质量落到实处的重要抓手。二要扭住重点不放松,全面落实整改要求。要时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严格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突出抓好党的政治建设,坚定不移正风反腐,坚定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三要扛牢主体责任不懈怠,把整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认认真真抓整改,举一反三抓整改,上下联动抓整改,统筹协调抓整改。四要警钟长鸣不停步,持续推进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要突出常态长效,把深化以案促改作为净化校园政治生态、促进干部清正廉洁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以案促改。要突出警示教育,把以案促改工作与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相结合,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突出反思整改,强化财务、基建、后勤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治理,查漏补缺、建章立制。要突出日常监督,加强经常性监督检查,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发现问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守纪律、能担当,推动学校以案促改工作向基层延伸。 杨宏志表示,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带头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和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巡视整改和以案促改的部署要求,真抓实干、勇于担当,推动巡视整改、以案促改取得扎实成效,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学校发展高质量。

学校召开中层正职轮岗交流任职集体谈话会

摘要:学校召开中层正职轮岗交流任职集体谈话会 5月21日下午,学校召开中层正职轮岗交流任职集体谈话会。校党委书记杨宏志,校党委副书记华小鹏,校纪委书记杨田出席会议,全体中层正职接受任职谈话。会议由校长高新才主持。 华小鹏宣读了中层正职轮岗交流方案。 杨宏志进行了任职谈话。杨宏志指出,中层轮岗交流任职决定是校党委在经过广泛听取意见,充分调研论证,既考虑事业发展、人岗相适,也考虑到每个人的特点,同时尽量兼顾每个人的报岗意向之后慎重做出的。他强调,在此次轮岗交流安排中,中层正职干部以强烈的大局意识和组织观念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杨宏志指出,轮岗交流后,无论是原岗位还是新岗位,作为新一届中层正职,都需要积极展示新作为、努力开创新局面。为此,他代表校党委对中层正职提出了旗帜鲜明讲政治、纪律严明讲规矩、尽心竭力讲责任、功成有我讲担当、严以律己讲廉洁等五个方面的希望和要求。杨宏志强调,当前正处在我校实现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扎实推动巡视整改任务完成、深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广大中层干部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倍加珍惜时代提供的机遇和舞台,倍加珍惜组织的厚爱和重托,倍加珍惜师生员工的信赖和期待,努力把党员干部的形象树起来,切实把干事创业的劲头鼓起来,牢牢把推动发展的责任扛起来,早日实现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杨田进行了廉政谈话。杨田从严明政治纪律,落实“一岗双责”,扛起“两个维护”重大责任;遵守组织纪律、廉洁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头反对“四风”,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遵守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带头谋事创业、严格修身律己,维护党员良好形象等三个方面对大家进行纪律提醒并提出要求。 高新才在主持会议时就做好中层正职轮岗交流相关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正确对待。换届工作政治性强、政策性强、关注度高,校党委高度重视,前期进行了精心谋划,既考虑了个人的任职诉求,也特别考虑了工作岗位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层正职轮岗交流方案希望大家能充分理解、正确看待、坚决执行。二是有序交接。换届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统筹安排好新任职干部的到岗交接工作,确保秩序不乱、工作不断、衔接有序。三是勇于作为。无论是在原岗位任职还是到新岗位任职,大家都需要立足新起点、展示新作为。要以此次换届为契机,进一步营造团结和谐的氛围,展现奋发有为的状态,焕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奋力推动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委办公室)

我校举行“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主题团日活动

摘要:我校举行“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主题团日活动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引导团员青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5月14日,我校“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主题团日活动在郑州烈士陵园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李慧军出席活动并讲话。 主题团日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师生们以肃立默哀、敬献花篮、瞻仰纪念碑等方式祭奠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英烈。 李慧军在讲话中肯定了本次主题团日活动的重要意义,发出了青年学生在新时代要继续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号召,提出了青年学生要爱党爱国,让青春与信仰同行;要知行合一,让青春与奋斗同行;要勇于担当,让青春与责任同行的三点希望。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增彦教授做了主题为“大力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微团课,引导团员青年传承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 团员青年代表做团旗下的演讲。向全校团员青年发出倡议,要让爱国成为青春鲜亮的底色,让奋斗成为青春永恒的主题。 鲜艳的团旗下,新入团团员代表庄严宣誓,其他团员重温入团誓词。李慧军为新入团团员代表佩戴团徽。 活动在嘹亮的团歌中落下帷幕。师生们在展板上纷纷写下自己活动感悟和奋斗目标。 本次主题团日活动通过校团委官方微博平台进行了线上直播,全校各级团组织、团员青年积极观看。团员青年纷纷表示,在庄严肃穆的仪式氛围中深刻体会了青春的责任与使命,更加明晰了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和新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使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点要求,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矢志奋斗,为我校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程贡献青春力量。

食物安全与农业绿色发展: 纪念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全国农业经济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摘要:食物安全与农业绿色发展: 纪念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全国农业经济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近日,由《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编辑部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联合主办的“食物安全与农业绿色发展: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农业经济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郑东校区举行。49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上百位学者和论文作者参加了本届农业经济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开幕式由我校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院长赵楠主持。 副校长薛玉莲致辞,她指出,此次论坛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及中央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发展绿色农业的背景下召开的,农经界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议食物安全与农业绿色发展,希望与会人员共同总结农村改革经验,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献计献策。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农村经济》和《中国农村观察》主编魏后凯研究员致开幕词,并作了题为《中国国家粮食安全的格局演变与潜在风险》的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以《百年粮安路——70年回顾与30年展望》为题展开了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唐忠教授则以《农业发展中的结构转换焦虑及其适应》为题进行了探讨;我校特聘教授关付新分享了《粮食安全、食物安全与农业绿色发展》的报告。 本届农业经济学术研讨会共收到投稿93篇,入选参会交流28篇论文。设“土地制度改革与劳动力转移”“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农业绿色发展与农民增收”“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组织创新”四个分会场。最后,研讨会选出八篇优秀论文,并为八位优秀论文作者颁发了证书。

我校代表队荣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河南总决赛特等奖

摘要:我校代表队荣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河南总决赛特等奖 5月23日至25日,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河南总决赛在郑州举行。本次大赛有来自省内62所高校的131支参赛队伍、近800余名师生参赛。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我校两支代表队获得两个特等奖的优异成绩。 本届大赛以“青春与创新相约,梦想与创业同行”为主题,采用新道商战电子沙盘系统作为竞赛平台。参赛队伍通过模拟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信息化处理的形式,让学生体验企业间的竞争,熟悉生产制造、渠道建设、订单争取等多个环节的运营模拟,提升学生系统思考、整体构架的企业运营和管理能力,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综合能力。 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多年来我校常抓不懈、努力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对于进一步探索实验、实训和实践教学,落实专业学科建设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与俄罗斯南联邦大学、河南鼎鑫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摘要:我校与俄罗斯南联邦大学、河南鼎鑫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近日,俄罗斯南联邦大学全权代表米哈伊尔·卡里亚金和河南鼎鑫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张国梁一行来我校洽谈合作办学事宜。校长高新才,副校长刘荣增,校长办公室和国际交流合作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鼎鑫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俄罗斯南联邦大学三方共同签订了合作举办中原罗斯托夫大学的协议书。 俄罗斯南联邦大学成立于1915年,是俄罗斯南部地区的科教中心和全俄首屈一指的研究型大学,在全俄综合排名第4位。学校现拥有37个系,超过70个科研机构,具有高级职称教职工2000余人,在校生接近60000人。我校与俄罗斯南联邦大学经过多次访问交流,已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18年两校的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已落地实施。 河南鼎鑫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主要从事文化教育以及对外合作办学教育的专业服务与投资。公司目前的发展板块分为教育培训、举办对外合作办学机构及科教产业园项目、整合并购优质教育资源等投资。

第02版

以惊涛拍岸的气势 求润物无声的思政效果

摘要:以惊涛拍岸的气势 求润物无声的思政效果——专访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增彦教授  他醉心思政课教育教学,多年来在理论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上深耕不辍,对学生始终保持着耐心、爱心和用心,他说:“老师离开学生、离开讲台,那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意义和必要。”他就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增彦教授——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学术科研的践行者。 创新教学方法 贴近学生实际    自2000年硕士毕业后执教思政课,赵增彦在我校已经教书育人将近二十载。期间,除外出读博、被教育部与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选派到德国访学之外,赵增彦未间断过对本科生“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工作,他所负责和主讲的课程多次被评选为省级优秀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2012年他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2014年入选“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培养工程”、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理论研究小组成员。他讲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等研究生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赵增彦对此有着深刻的感悟。他不断探索思政课新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思想实际,把学生的现实困惑点、人生成长中的思想“死结”真正说明白、讲清楚。在课堂教学中,他将“专题系统讲授法”和“五步链问题教学法”有机结合,讲授与自学、发问、讨论、辩论、主题演讲、情景模拟有机结合,使沉闷的课堂因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参与而变得活跃和热烈起来。针对在互联网上成长起来的这代学生,他充分运用微信群等多重手段在全媒体联动、立体式传播中让枯燥的思政课尽可能“鲜活”起来。自2007年开设QQ群、2014年开设微信群后,几乎每届毕业生中都有学生和他保持着联系,他颇感欣慰:“同学们离开财大了,遇到事情了还愿意跟老师商讨交流、倾听建议,作为老师也觉得是件很开心的事情。”    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赵增彦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对于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实践教学时间跨度长、开放性强、教学环境复杂的境况,他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走出了“线上线下联动、课内课外互补、校内校外融合”这样含金量高、获得感强的实践教学新路子。 关注社会现实 治学博远高深    在忙碌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之外,赵增彦积极投入科研活动,多次主持教育部及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课题研究,坚持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除了党的建设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还广泛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一部大百科全书,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理应成为我们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思政课教师的关注和研究对象。”作为思政课教师,只有全面掌握国史党史、内政外交等知识信息,才能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2018年上半年,赵增彦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访学期间,走访洪堡大学、哥廷根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多所高校,深入本科生、研究生的课堂去听课、看课。他发现德国高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政治学、伦理学等学科、专业课程学习当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结合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明确要求,他认为:“既要理直气壮开好办好思政课,也要积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有惊涛拍岸的气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全课程育人。” 深入学理阐释 做好理论宣讲    作为河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者,赵增彦还积极承担理论宣讲、服务社会工作。他总是力求从学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上深入阐释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把党的声音精准传达到校内校外干部群众的心坎里。    近年来,赵增彦先后被遴选为省委宣传部“科学理论进基层”宣讲团成员、中共河南省委九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宣讲团成员,被聘为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与大河网、映象网共同建设的理论频道编审专家,郑州市惠济区党建顾问团专家。2019年全国两会刚一闭幕,他就应邀到郑州市明理路社区、河南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解读两会精神。4月10日,他应邀为登封市武术学校校长思想政治培训班做《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与教育思想》专题讲座,收到学员广泛好评。“好的宣讲必须有精心的备课”,根据宣讲主题,他经常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相关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心选择有说服力的精彩案例,增强宣讲的生动性、针对性。    对于不久前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为河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增彦认为这是对学院以往所有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做好今后工作的一种鞭策和激励。作为副院长,他和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将一如既往地带领学院推进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把学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教育引领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着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科研知行合一 育人教学相长

摘要:科研知行合一 育人教学相长——访河南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郭震   一间教室,三尺讲台,我校工商管理学院青年教师大讲堂上,郭震神采飞扬,手拿着棒棒糖向大家讲述营销的目标市场选择的多样性。一堂课结束后,郭震的讲解赢得了满堂喝彩。通过一个个实物,轻松将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这是郭震讲课的拿手好戏,也是她课堂上的常态。    这位已经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有着15年教龄的青年副教授,自始至终都在以极具特色的方式传道授业。从校园到社会,从课堂到实践,从老师到同伴,郭震的身份“三十六变”——不仅是5门专业课的主讲老师,同时还兼任《上海财经大学学报》、《人力资源开发》匿名评审专家,中级商务英语口译和笔译,更是科研道路上步履不停的追梦人。 追梦人——心系科研,步履不停    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农业技术经济》、《华东经济管理》、《南方经济》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2012年至今,主持河南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七项、厅级课题六项及教学教改课题三项;获得第五届河南省发展研究奖、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河南省社科联调研成果二等奖等奖项;不久前被认定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郭震的学术遍地开花,得益于她所秉持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学术信念。即使时光荏苒,她永远是科研道路上的追梦人。    教学科研之外,郭震同样心系社会的发展。她的研究课题里囊括了城镇发展、社会现象,涉及劳动力市场的歧视、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河南这个农业大省未来的发展规划,郭震有着深刻的见解,她说:“要对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农村社区进行远期统筹规划和布局,建设规模和产业布局进行合理安排。加大对小城镇和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项目的转移支付,提高公益事业水平。尤其要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障河南农业经济增长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保障发挥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 引路人——重视实践,助力学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郭震引领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在教育改革方面,郭震一直不遗余力地摸索实践。    对于营销管理这个庞杂的专业知识体系,郭震深知“知行合一”的重要性——《消费者行为学自创小说要义解析》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这本书由郭震和学生合作完成,她指出将抽象的概念化成网络小说形式展现是编写新书的创作源泉。为了让学生们发挥自主能力,形成自己的读写理念,她主张让学生们成为学习和实践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了极大的提高,不仅学会吸收和应用知识理论,而且具备了质疑、归纳、演绎和创新四种科研中重要的精神品质。学生们参与书籍的创作,让自己的所学变现,在实践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升自己。   郭震重视学生的沟通、分析和动手能力,在课堂上她采用“一站式体验与实践”的教学方式。她笑言:“这既不同于完全的课堂学习,也不同于单纯的企业实习,而是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解读。”这种方式提升了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市场营销应用性人才打下基础。    相较干巴巴的传统课堂教学,郭震的课堂形式可谓是花样百出。她常常带领学生走向企业做市场调研,开展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观察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她请公司到学校来做赠饮活动,邀请媒体广告策划部给学生开实践讲座。她让不同专业学生走上讲台讲课,邀请河南工学院计算机和工艺美术的学生教学绘图、使用设计软件;组织策划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一届广告大赛;创新性地开展“消费者行为学”营销主题的自创小说写作。在郭震的创新课堂方式带领下,学生们也展示了创造能力和专业水平,收获满满。2015年,学生们参与拍摄、设计和制作的微课《消费者行为学(双语)》,获得河南省微课比赛一等奖;学生们自创的两部《消费者行为学》小说也得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报的发表和经济管理出版社的出版。   摆渡人——倾其真心,诲人不倦    与学生合作,与学生同行,郭震对于学生来说一直都亦师亦友,她给予学生最真挚的建议,做学生灵魂上的摆渡人。比起学生在文凭、事业上的成就,她更希望他们能够成为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并将三句名言凝结成箴言的精髓。    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要自律。面对大学里的懒散风气,一些学生迷失了自己的方向。郭震希望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兴趣,认真对待学习。她叮嘱学生:“不要在这个象牙塔里面放松自己,不随波逐流、不庸庸碌碌、不失去自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实践。她认为学生要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局限,明确努力的目标,让自己学有所得、学有所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读书。图书馆是每一所大学的宝库,她告诫学生要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去充实自己、去发现更美好的世界。郭震这样对学生说:“书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通过它一定能找到更好的视角,帮一个人开拓更大的视野、更广的胸襟、更宽的格局。”    郭震从未停止“知行合一”的步伐与教学相长的育人方法,君子所言:学不可以已。在学习的路上,郭震还在继续前行。

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摘要: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在5月31日召开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是根据新时代党的建设任务、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这次主题教育的特点提出来的。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找差距,就是要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的放矢进行整改。抓落实,就是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来我校访问交流

摘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来我校访问交流 5月15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崔建华、院长董志勇等一行5人来我校访问交流。校长高新才会见了董志勇一行并出席交流会。经济学院领导和各教研室主任、教师代表参加了交流会。    高新才对董志勇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要求经济学院积极推动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合作交流向更宽领域拓展、向更深层次迈进,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人员往来与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水平。经济学院负责人对我校经济学院的发展历史、师资力量、人才培养、学科与专业建设、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作了介绍,希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多帮助指导、多提宝贵意见。董志勇对经济学院的盛情邀请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基本情况。双方围绕各自工作开展情况和学院发展规划进行了深入交流,对促进双方共同发展的思路措施交换了意见。    本次交流会使双方对彼此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为双方进一步的交流合作、共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校建立河南省首个“创新创业教育对分课堂教研示范基地”

摘要:我校建立河南省首个“创新创业教育对分课堂教研示范基地” 5月22日,“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对分课堂教研示范基地”揭牌仪式暨对分课堂教学讲座在我校郑东校区举行。“对分课堂”创始人、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就业创业指导处负责人、教师发展中心相关同志和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了活动。    就业创业指导处负责人为“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对分课堂教研示范基地”揭牌,并聘请张学新为“创新创业教育对分课堂教研示范基地”指导专家。揭牌仪式后,张学新为我校教师做了题为《对分课堂:打造线下“金课”,实现有效教学的新方法》的讲座。    “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对分课堂教研示范基地”的揭牌是对我校就业创业指导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近年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和探索的肯定,也是对我校双创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改革、整合资源、创新形式的鞭策。今后,就业创业指导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将会依托“示范基地”,在现有经验、课题和专著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张学新教授的教研课题,争取多出成果,扩大学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我省乃至全国的影响。

河南一创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向我校捐赠重要校史资料

摘要:河南一创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向我校捐赠重要校史资料 近日,河南一创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向我校捐赠早期毕业证书仪式在学校档案馆举行。副校长赵传海出席捐赠仪式,接收捐赠并向捐赠方颁发《捐赠证书》。    河南一创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向学校捐赠的两张《毕业证书》,一张是我校两大源头之一豫西行政干部学校于1949年6月颁发给第四届学员的《毕业证书》,另一张是我校河南省政法干部学校时期1957年1月颁发给第一期公安班学员的《毕业证书》。    据悉,河南一创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中标承建我校校史馆后,就开始协助学校有关部门收集整理校史资料。该公司根据多年展馆建设的敏锐眼光,先后在网上发现了两张我校早期的《毕业证书》。经过两年多跟踪和沟通,藏家终于同意转让。两张证书的电子版和复制件已经在我校校史馆展出。一创公司现将两张珍贵的《毕业证书》原件无偿捐赠给我校档案馆,为我校早期办学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档案佐证。

我校校报在2018年度河南省高校好新闻评选活动中喜获佳绩

摘要:我校校报在2018年度河南省高校好新闻评选活动中喜获佳绩 2018年度河南省高校好新闻奖评选活动结果日前揭晓。我校选送的16篇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消息、副刊、通讯、新媒体等项目均有斩获。    我校董子雅的作品《我校李金铠教授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获消息类一等奖;敬欣、王芙蓉、王宁宁同学的作品《真人图书馆:立体式真实》,杨腾娇、张渔同学的作品《刘社:遇见另一片土地和大海》,蔡雪、顾易、吕静怡同学的作品《花缀钢枪,与爱出征》,蔡雪、吕静怡、朱亚菲、徐军洋同学的作品《预约占座 告别一座难求的图书馆》均获通讯类一等奖;潘凌晨同学的作品《妈妈的摘抄本》获得副刊类一等奖,邱珂珂、赵兰玉同学的作品《建校七十周年——我以盛装 待你归来》获新媒体类一等奖。郭栩汝、王菲、高歆珺同学的作品《因为有你们, 所以正青春》,杨腾娇、潘凌晨同学的作品《“一颗小石榴籽”的坎坷奋斗路》,蔡雪、顾智斌、潘凌晨同学的作品《业精于行,镕裁于成》均获通讯类二等奖;韩梦迪、张丽楠、周星男同学的作品《揭秘——数学建模竞赛获奖者——三个青春碰撞出的精彩》获得新媒体类二等奖。我校黄毅盛的作品《咸》、张雪章同学的作品《笑忘烟》、唐瑞璘同学的作品《光影》、顾易同学的作品《北方饺子店》均获副刊类三等奖。邱珂珂、刘明慧同学的作品《后会有期 ——那一段难忘的军训时光》获新媒体类三等奖。    河南省高校校报新闻奖作为衡量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受到各个高校的普遍重视。此次评选活动由河南省高校校报研究会、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高校报委员会举办,是2018年度省高校优秀新闻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旨在积极引导广大高校新闻工作者更加关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经验和新成就,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优秀教育新闻作品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评选活动共有53所高校700余篇作品参评。经过专家严格评审,分别评选出一等奖204篇、二等奖251篇、三等奖263篇。

第03版

哪有什么一夜成名 其实都是百炼成钢

摘要:哪有什么一夜成名 其实都是百炼成钢——访我校社会学院2019届毕业生王梦锜    初夏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枝叶,扰乱了贪睡的念头。26℃的风随着太阳一同出发,隔着纱窗轻轻拂过脸颊,暖洋洋的日头晒得人有些发困。就是这样的一个上午,记者见到了王梦锜。相比于照片上的恬静淡然,对面的她多了几分活力与可爱,在交谈时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亲切温柔又专注认真,说话逻辑清晰且条理分明。 “打怪升级”的漫长征途    王梦锜在2019年的研究生考试中,以初试354分复试76.44分的骄人成绩被北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录取。提及将北大作为自己的考研目标,王梦锜说这是非常偶然的一个选择,“其实一直在南开和北大之间纠结徘徊,后来老师建议我试试北大,我想,那就试试,说不定就做到了呢。”这一程考研路,伴着一份尝试,因着多倍的努力,应了那一句:越努力越幸运。    不凡的选择从做出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会面对许多挑战。起初定下目标的时候,王梦锜收到过同学善意的提醒,“这种关乎未来的选择,还是慎重一点好”。除此也听过不少的质疑和嘲讽。面对这些声音,王梦锜也怀疑过自己,经历过挣扎和痛苦,但终究还是凭着“成年人要对自己负责”的信念坚持了下来。    由于考研复习开始得较晚,王梦锜在备考期间心理压力非常大。对自身实力的怀疑、对题目难度的担忧、对复习任务繁重的焦虑……这些情绪常常伴随着她。同时极大的心理压力带来的则是身体免疫力的下降,发烧、肠胃炎、感冒……长达半个月的反复生病,给身心带来了极大的考验。此外相对于其他学校的备考只需五六本参考书,北京大学则规定了11本书和大量的导师论文,而三个月内要将十一本书背好几遍的高强度任务量,也使得王梦锜在最后一个月的时候嗓子一直是哑的。    考研路漫漫,不仅是考验个人的知识储备,更测试了个人的抗压能力,面对高压的复习情况,王梦锜说:“其实每天都想放弃,从早上起床睁开眼睛到晚上躺进被窝,没有一刻不在怀疑自己,但这是自己做出的选择,再难也要坚持下去。”困难如果无法克服,那就带着它上路,先去投入行动,负重前行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她做到了,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和幸福不期而遇,撞个满怀。 平凡世界的平凡之路    在很多人看来,以北大为考研目标是一个了不起的选择,而成功了,便更了不起。但提起“了不起的考研生”,王梦锜表现出更多的则是平静和淡然。“或许在别人看来自己做的这个决定很了不起,但当你真正去实践的时候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和汗水。”5:50起床,23:20回宿舍休息,每一天的日程都被排得很满,日复一日“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又枯燥。关掉手机,也将花花绿绿的世界隔绝在外,写完阅读后看20分钟刘晓艳老师生动有趣的作文课竟成了每天唯一的“娱乐活动”。她用着最朴素的方式——努力,去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没有新意,也没有捷径。    除了努力,也许独特的学习方法也是助力王梦锜一路披荆斩棘的重要因素。“可能我的方法不适合所有人,我给自己规划的是划分时间段专门学一科,而不是学多少,因为安排具体的任务量有时候完不成难免会有挫败感,但只安排学科的话无论多少你都学习了,这样的成就感反而会激励你下一次更加专注和认真。”独特的学习方式,也为王梦锜争取了一些时间用于自己的学生工作:院系的团总支副书记。    对于如何协调高压的复习计划和繁琐的学生工作,王梦锜说:“工作和学习其实很难兼顾,那我能做的就是做好当下的事,到下一个阶段,再去完成它所对应的任务。其实提高效率和处理焦虑一样,都是不能强求的事情。一整天保持高效会特别累,也几乎不可能做到。”王梦锜会根据自己的状态来安排具体的复习进程:状态好的时候就背背专业课、看看英语,复习重要的内容,感觉疲累效率低下,就坐下来看看政治。 温柔时光的小确幸    考研是一场孤独的战役,但在书本之外,考研生的身旁与背后站着一路守望的家人、老师、朋友。提及自己最感谢的人时,王梦锜眼睛一亮:“我很爱我室友,除了爸爸妈妈,最想感谢的就是她们。我能取得这个成绩,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室友对我的体谅和帮助。”王梦锜说室友有着乐天派的性格,对事情看得很开。白天的复习难免让人神经紧绷,晚上回到宿舍后,室友的宽慰开导、理解包容与打闹逗趣,大大减缓了她的很多压力。宿舍,放下戒备伪装的“家”;室友,不需多言已有默契的“家人”,都支撑着王梦锜在考研路上走得更义无反顾。    站在毕业的路口,王梦锜转身透过时光望着过去刚进校门懵懂好奇的自己,回忆起这四年的酸甜苦辣,她想对着未来的自己说: “不管有什么压力、听到什么话、遇到什么坎坷,都不要放弃,坚持下去才会有转机。”同时她说自己会继续保持对未来学习方向的坚定,“我热爱我的专业,这也是我坚持考研的原因,所以希望自己不忘初心,继续努力,以求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在漫长的守候里,忍耐就是最坚强,坚守最初的希望,是我唯一的疯狂。”透过夏日的阳光,在李健的《完美坚持》歌词中,无意窥见王梦锜身上那一份努力与守望,散发着熠熠光芒。    愿每一个人的守望,透过每一份付出的努力,都可以在阳光下生根发芽。

成长盛宴 一路前行

摘要:成长盛宴 一路前行——访民商经济法学院优秀毕业生杨锴    大学四年,可以说是一场成长的盛宴,来自我校民商经济法学院的杨锴,在这里一路前行。今年初夏,杨锴以初试379分,复试262分的成绩成功考入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未来,他将在这个平台上,继续找寻属于他的方向。 昨日:细数过往精彩    大学期间,杨锴不仅重视专业的学习,积极参与各项比赛,同时也注重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2017年在老师的介绍下,杨锴参与了郑州大学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法学分校的学习。在为期一周的学习中,杨锴有幸担任了海因茨-迪特里希施泰因迈尔教授(德国明斯特大学法学院)的课堂翻译助理。全英授课的教学环境不仅为杨锴提供了练习口语的平台,也进一步增强了他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信心。谈及这段学习经历,杨锴说了很多:“给外教做翻译的任务让我既紧张又激动。教授是一位声名远扬,学术渊博的学者。为人和蔼可亲,风趣幽默。课堂学术氛围浓厚,我需要一边听教授讲课,一边做课堂记录,并及时准确地进行英语翻译。”通过这次学习,杨锴进一步了解了德国专利法概论的相关知识,扩大了知识面,也开拓了眼界。这一段区别于其他学生的经历,是杨锴的求知欲使然。    杨锴的探索与实践不止于专业课程。2017年,他参与由我校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联合举办的知识产权专利“导航”人才实验班(第一期),学习专利法、专利导航等课程并获得了一等奖。而他的尝试也从来不局限于所学专业知识的框架之内,第十四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我校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领域之外的挑战,需要更多的时间,以及更大的勇气。安稳于一隅,从来都不是杨锴的选择。 今日:记载美好当下    “当时是周二的早上,距离我面试结束已经过去了四天,我一直没等到结果。我当时只是想打开学校官网看看,结果一下子就看到了复试结果的通知。顿时就很紧张,感觉心脏都快跳出来了。”回想起自己得知被录取的那一天,杨锴记忆犹新。    在收到确切的通知消息之前,杨锴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但在喜讯到达之后,反而有种尘埃落定的平静:“原以为自己会比当时的状态兴奋很多,但是也没有,可能是等得太久了。”当时还不到早上八点,晨光微亮,一束束光线透过窗户照进屋内,室友们还在熟睡,杨锴就默默下床拿了耳机,单曲循环了很久《糖》这首歌,“就是觉得这首歌欢快的曲调比较衬托心情。”杨锴说。    欢快的心情是成功的结果所赋予,但考研路一路走来的辛苦与漫长,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知晓。杨锴坦言:“压力非常大。家人的期待,身边朋友的优秀等等,自己的心态一直不稳定,再加上学习进度上的落后,就感觉自己完成不了那么多的任务。”高压、紧张、经常性失眠……这是杨锴那段时间的常态,而他调整自己的方式很简单,也很平静。他选择顺其自然,将自己安置在一个放空与独处的状态,在无人打扰的环境下绕着学校走两圈,心中默默告诉自己一定可以。“再不行的话,吃顿好的犒劳犒劳自己。”杨锴从不将压力大情绪不好作为放松与懈怠的借口,乐观、坚持是他对待学习的态度。    选择考研,杨锴没给自己留有后路:对未来的向往,以及证明自己的决心,是他选择坚持下来的动力。自从三月底面试结束,杨锴回到学校就马不停蹄地写论文,之后就要面对八月底的司法考试。这种无缝连轴转的状态,也让毕业娱乐成为了不可能。虽然他也曾打趣道:“我也很想歇一歇。” 明日:期待无限可能    九月,杨锴将开始他人生中另一段新的征程,在沪上一角,百年同济。“同济有很好的理工科背景,国知院的实力很强。”杨锴介绍道。理工科的背景对他学习知识产权会有一定的帮助,学专利法,不能只学法律知识,更要学到专利背后的技术,从而更好地了解一项专利,并与当下科技前沿密切结合,这也是知识产权的独特魅力,也是杨锴的选择所向。    “我很喜欢国知院国际化的风格,将来有机会的话也可以去国外交流,在那里,我也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英语。”英语是杨锴的优势,也是他的兴趣,更是他的学习所需。而当他谈及接下来的计划,更多的,还是学习。“因为现在时间宝贵,还是要抓点紧,不要浪费大好时光,毕竟现在也不是一个享乐的年纪。”研二能够出国、学好德语、通过司法考试、雅思能够破七。他给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井井有条,充满希望。    谈到上海,杨锴用了“超级”这个词来形容这个自己即将前往的城市。“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令人向往的魔都,各种各样的文化在上海汇聚、碰撞,让人觉得很有趣。”显而易见,22岁的杨锴,跟所有青年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向往。未来不只是在校学习,杨锴希望自己能够在读研的时候走遍上海,到国内外旅行,开拓自己的视野,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追梦人。未来掌握在杨锴自己手中,他用考研成功证明自己的实力,也用这段路程,成为更好的自己。就正如他的签名,“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自己。”    共度这场成长盛宴,杨锴给自己大学四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展望未来,属于他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李欢欢:不要停止奔跑

摘要:李欢欢:不要停止奔跑——访我校公共管理学院2019届毕业生李欢欢 三月份,行政管理专业的李欢欢收到了来自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录取通知,回想起得知成绩的那一刻,李欢欢意外且满足,她提到:“因为考完试我觉得考得不好,吃饭跑步时都会想到答不好的那道题,一直在想不应该那么答。”而最终的结果让她松了一口气。 为梦想奔跑,勇往直前 从大一起,李欢欢就坚持每天六点准时起床,她喜欢跑步,每一年都会参加校运动会和爱心马拉松,曾经体育老师的一句教导让她牢牢记于心底,“一个人如果每天都能坚持跑步,那么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遇到困难他都能够坚持下去。”这成了李欢欢坚持下来的信念。每天她都会用跑步软件记录下来自己跑步里程,在她看来,里程的记录是对自己付出的反馈,得到反馈她就会更有干劲。 “如果自己不去尝试,我会后悔一辈子。”谈到心中梦想的清华大学时,李欢欢坚定地说。一次偶然的读书会活动,激发了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无论是吃饭时还是走在路上,甚至晚上睡觉,她都在翻来覆去地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深入研究之后,她便决定跨专业考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 “确定考研目标我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与很多考研人一样,面对考研专业和院校的选择,李欢欢也曾一片茫然,“清华”二字曾是她想都未想过的。 在报名前夕,指导老师建议的三个院校中,李欢欢仍旧不敢下定决心选取难度系数最大的清华大学,“当时我不停地问自己,李欢欢你怎么可能考上清华大学?我坐在空教室里写了满满一张纸的问题,列出了我所有考不上清华的严重后果,但在详细分析后,我发现这些后果我都可以承担。”为了激励自己报考清华大学,李欢欢曾给自己打了一个赌注,“如果我能够坚持一周每天跑下来十公里,我就去报清华。”一天,一周,十天,半个月……最终李欢欢坚持到了一个月,考取清华大学的信念也越来越坚定。 奋斗在以孤独为名的路上 李欢欢从很小的时候便踏出了独立的脚步,开始勇敢面对世界,12岁时便能够独自乘火车远行,这也使她在岁月的沉淀中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勇敢的姑娘。 对她来说,大学不仅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之余,她喜欢阅读《人民日报》、《新华社》的时评,这加深了她对时政的认识,同时也激发她的思想活力,《通往奴役之路》、《道德情操论》、《理想国》等思辨类的书籍更是让她变得更加理智。 相较于高考,考研更像是一个人的战场,李欢欢深知,这条道路注定是要她一个人咬牙坚持下来。备考冲刺阶段,因备考书籍被别人提醒到“李欢欢你背的这本书不行”后,她恍然大悟,开始反思自己“这么长时间以来的努力是否找错了方向”。一时间的打击使她丧失了考研的信心,她一个人走到图书馆旁的湖边时忍不住大哭了一场。 随情绪低落而来的,也有身体上的病痛。腰背肌筋膜炎使她坐在板凳上都很困难,她便独自去西操旁的小花园里练习爬行运动。当磨难来临,身体虽然疲惫,但精神屹立不倒,就像跑马拉松一样,坚持到终点的人总会越来越少。 当坚持成为习惯,则水到渠成 每个散发着光芒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中,定是默默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着孤独和寂寞。 3月开始备考,12月结束,这期间的10个月,300多天的日子里,无论酷暑寒冬,李欢欢未曾回过一次家。六点一刻,她便准时到达宿舍门前等待宿管阿姨开门,操场旁的亭子前,她的读书声伴随着清晨的鸟鸣,开启了她新一天的备考生活。夜晚教室熄灯后,她便一个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寥寥人影,却有踏实的脚步声陪伴。 一分一秒对于考研学子来说都弥足珍贵,她将自己每顿饭控制在20分钟之内;为了避免点餐排队时间,她会在食堂高峰期时坐在教室写套英语阅读;她把与同学交往的时间用在向老师请教与沟通上;记录本上写满了每个时间段的规划,每周都坚持做总结,找出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即使每天都有繁忙学习任务,李欢欢也会给自己安排阅读的时间,午睡后的一小时是她的“黄金一小时阅读时间”,在忙碌的考研期间,她仍坚持读五、六本书,《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她最喜欢的一本,“每当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男主人公的经历,跟他一对比,自己的困难就不值一提了。”说完,她会心一笑。 考研成绩下来后,李欢欢以第十一名的成绩进入到复试环节,但这并没有使李欢欢松一口气。在面试环节,考官全方面、深层次的提问让很多考生措手不及、难以应答。当考官问到她阅读思考后的内容时,李欢欢心中窃喜,最后得以化险为夷,成功上岸。 临近毕业,李欢欢依旧遵循着考研期间的作息时间,因为她深知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她打算用接下来的时间去多读一些书、尝试一些实习工作,好好思考一下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对于未来,她想对自己说:“李欢欢,我希望你对待生活继续有着傻子一样的热情,去坚持,去尝试,去成长,在体验纯净与平和中品尝岁月,在实现梦想与价值中度过人生,在追求真实与快乐中经历时光。”

第04版

啊,树

摘要:啊,树 五月的风是爱者之贻,晃动了法桐上的悬铃,仔细看去,倒真有三球串联的悬铃,梧桐飞絮,思绪远飘,南京城里的“梧桐项链”,少女梦中的蒋宋之恋,抬头望去,似乎也不算遥远。 许是树爬得多了,自小便对树起了情结,总忍不住亲近关注。 小时候一到春天,家中院子里便有了“樱花”的城堡。踩了椅子坐到树里去,满心满眼是樱桃花团,扑鼻迎面是樱桃花香,抬眼,天是粉霞,俯首,地为粉云,一人独入樱花国,一旬梦入公主堡。 高中放学的路上,是多彩的栾树。每到蒴果缤纷之际,踏上黄色稀碎栾花弥漫的这条路,可以假装是踩在红毯上,沐浴着玫瑰花瓣,身着茜色嫁衣的新娘。 步入财大校园,惹人迷恋的是楼下的花树。记得不久前,当花瓣吹进教科楼的大厅,轻轻浅浅地铺了开来,风中铃铃地有了声音,蘸了颜色,我才第一次觉察到了春的气息。 粉色的是樱花,白色的是西府海棠。 更给人惊喜的是,从教一到教科楼的路边,几棵不起眼的低矮灌木,初春却挂着孔雀翎羽一样的小叶,边缘还带着粉色,四五月时小叶褪去粉色同时变大,活脱脱一堆白色小龙虾的爪子。耐不住好奇心上网查了其树芳名,琢磨着应该是花叶复叶槭,想来若是通晓中医,许是该知道更多美妙植物的名姓甚至脾性了。 浮躁的时候,请看向远方的葱茏华盖,让眼睛变成温柔的颜色。 清净的时候,可以选择走在绿荫之下,听风叶耳语、鸟雀呼晴。 蔓草妙兮伊人发,明叶倩兮佳人眸。 等你走过林间,有一簇喜欢你的叶子会哗啦作响、雀跃欢喜,在缘分的牵引下,有一片叶或花会落到你的肩,柔软着,恰好停留。展平了,由里向外小心夹进本子里,笔墨留情,聊作书签,或作春色寄与友人。 有时见到有人喜欢站在树下仰望,看延展的枝叶撕裂天空渐成斑驳,欣赏晨光下透亮晶莹发着光的叶,描摹枝干的走向态势,感悟饱经风霜的虬枝与枝头新发的嫩叶对比所创生命的魅力,看绿色之外沸腾澎湃却不至泛滥的绿意。 那天不经意间谈起,室友说村里一孩子出生不久后身体不好,面黄肌瘦又贫血,孩子爹妈在村里细细择了个长势喜人的松树,系了根三尺三寸的红布,供钱烧香又摆蜡,抱着她磕头拜了干妈,逢年过节也前去拜拜,祈求其四季常青能保佑孩子健康平安,长大后竟真出落成了黑长直的大美女,就是身材略微壮实,女孩爹妈极是欢喜,不在家待时倒也托人看护,不让村里小子对树不敬。 老家那里其实也有从出生起种一棵生命树保平安的说法,只是出生年月不定,四季晴雨难控,不易实际操作,所以拜树、拜石头当干妈的倒挺多。这类做法目的并非祈求大富大贵,大抵是纯洁朴素,只是用这样一种崇敬自然亲近自然的方法祈求平安健康。 海子说,春天是风,秋天是月亮,雨后的篱笆是一条蓝色的小溪。若是单从树来说,那么或许,春是树,冬是木,不论翠色欲滴或是澄澈金黄,无论苍劲枝干或是颓废枯条,总有个中滋味美得让人屈服。

摘要:雨 我自云中来, 带着三分湿意七分凉气, 遇地成泥遇水成溪, 湿了一座城; 我呼朋唤友而来, 汇聚成巨大的透明能量, 砸死了一只西瓜虫, 连绿芽也拍手叫好; 我自大海中来, 又归向大海中去, 我融化成人鱼的眼泪, 离开眼眶就成了珍珠; 我自岁月中来, 熬成一口苦汤, 浇灭了心中的野草, 滋养着明日的太阳。

吃食

摘要:吃食 酸辣豆花在大声吆喝着的小贩扁担里摇来晃去,牛肉凉面加着豆芽香菜在热腾腾的臊子里蜷在一起,香糯糯的糍粑在黏黏的红糖水里打着滚,莴笋茼蒿小白菜呀在红辣辣的锅底里扑腾...... 豆花儿要吃那种走街串巷大声吆喝的商贩卖的才得劲儿。小贩卖的豆花用的是上等黄豆,扁担里事先熬好的豆花用平勺盛进青蓝的小瓷碗里,浇上小贩自制的红辣椒油,淋上酱油保宁醋,味汁从豆花顶上往碗的四周流,撒上油酥黄豆和葱花,味浓滚烫。常言道“北方喜咸,南方好甜”,但是在这里,酸辣咸鲜才是大多数人喜欢的味道。酸辣豆花要及时吃。端着小瓷碗坐在石凳上,先用勺子舀一勺味汁,接着再舀满满一勺豆花,豆花一下就化了,混着汤汁和油酥黄豆一下就进入了胃里,口里还满满是辣辣咸咸的味道。小孩子喜欢先把豆花捣碎,把味汁,配料和豆花混均匀,再一勺一勺大口地吃,吃得一点底儿都不剩,一眼看去,还以为是刚拿出来正要放豆花的碗。它不是灵丹妙药,但美味可口。“云肤花貌认参差,未是抛书睡起时”,浇上厚厚的味汁的酸辣豆花就着一口牛肉锅盔,美极了。 牛肉面还是喜欢臊子牛肉面,它是早餐的标配。和其他地方的牛肉面不一样,面是四川凉面,浇的不是浓汤清汤,而是和胡辣汤有点像的黏稠的牛肉臊子,有八角、五香的香味。早早起床赶着刚熬好的热滚滚的臊子,先夹起一块酱汁麻辣牛肉放进嘴里,再把凉面、豆芽、香菜搅拌均匀,每一根面条都裹上稠稠的汤汁,呼啦一口大快朵颐。不管是什么天气,街边的牛肉面店总是熙熙攘攘格外红火。一碗不烫不凉的臊子牛肉面已经成为一天开始的标志了。面店的旁边总是开着家油茶馓子店,街里街坊的总是不约而同的一个点起,去小店里吃一碗油茶馓子。不管是牛肉面还是油茶馓子,总是要走到古城里面去吃的,这些有传承的小店,陈设着古朴的桌凳,放着自制的酸梅汤,用最用心的料,做最美味的吃食。 小时候尤其想吃年糕,但是那时候还不兴买年糕也没人做,就靠糍粑来满足想吃年糕的心情,愈吃愈成了一种习惯,卖糍粑一般都是没有摊位的,每每到赶集的那天,就和伙伴一起四处寻卖糍粑的推车,三块钱一盒。一手摇手柄,一手飞快地切糍粑,从铝桶里出来的圆糍粑掉进黄豆粉里,小贩用漏瓢舀起糍粑抖一抖倒进纸盒里,用牙签戳着一口一个,夹着黄豆的清香和粉末的口感,好不痛快。再大一些,和大人们一起吃酒席尝到红糖糍粑,淋着浓稠的红糖汁长方形糍粑,外一层酥酥脆脆,里一层软软糯糯,似乎是热糍粑的精致升级版,非常美味。 每一天的生活从这个炉走到那个灶,从这个菜开始那个汤结束,似乎都是琐事,但又很有味道——是市场的味道,佐料的味道,餐具的味道,传承的味道,心情的味道,菜本身的味道,一点点混在一起,是我的,与我一个城市的人的,生活的味道。

寻一味烟火

摘要:寻一味烟火 嗅一味书香,墨香氤氲;寻一味烟火,飘香四溢。 人间烟火茂盛处,必有美食相聚。我家住北方,不同的地域民俗,孕育着不同的烟火气息。“清淡”一词很少在我的家乡菜中出现,油、酸、辣比起清淡似乎更能把食材的美味发挥到极致,更能引燃味蕾。 我也吃过不少美食,但似乎能停留在舌尖的美味,却少之又少。我便想,吃饭到底讲究的是什么呢?是饱,是多,是美……这时,一位同学端着一碗汤走过我面前,嗅着那一股淡淡的香味,我好像知道了一点答案。早饭是大脑活动的能量之源,一顿美味的早饭能开启一天的好心情。胡辣汤,这一碗让我朝思暮想的汤,就是我一天好心情的起点。 天蒙蒙亮,不少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卖早点的人露出了清晨的第一抹微笑,迎接着饥饿的顾客。胡辣汤的热气伴着空中的雾气不断飘散,散进了每位食客的鼻息中。还没来得及喝一口胡辣汤,就已经沦陷在它的香味中了。陶瓷碗,陶瓷勺,是我家乡喝胡辣汤的标配,陶瓷与陶瓷碰撞的声音是那么的悦耳,是那么的勾人食欲。一勺烫嘴,两勺美味,三勺不过瘾,四勺停不下来,一勺接着一勺将美味运送到口中,由口入肚,再冷的天也抵挡不了胡辣汤带给身体的温暖。当然,喝胡辣汤可不是一勺又一勺的单调肢体活动。自古美女配英雄,身为中原美食的胡辣汤也不甘落寞。包子、油条、油饼三者可谓是胡辣汤最完美的搭档了,主食配主汤,这样的早餐才算是真正的早餐。这三种主食也许不能同时品尝,我偏向于胡辣汤和油条的配合,油条不要拿着吃,会有一种油腻感的。要怎么吃呢?把油条拽开来分成几小段,全部放进胡辣汤里,然后将汤汁浇在油条上。舀一勺放入口中,油条的焦嫩感还在,咬一口下去,油条与胡辣汤相互交融,油条的外酥里嫩、胡辣汤的浓郁香气,会让你感到你吃的不是饭,而是满足。 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胡辣汤呢?与油条、包子搭配着吃极其美味只是其一。欲问其根源,就要追究到胡辣汤本身了。“胡辣”二字就是胡辣汤的灵魂所在,黑胡椒、白胡椒、花椒各种椒和其他调料配比,经过多重工序秘制成胡辣汤料,再加上面筋、海带、肉块,经过长时间的熬制,一碗浓郁的胡辣汤就出锅了。如果你已经忍不住,想要一饮为快的话,那我一定会果断拦着你。虽然原味的胡辣汤也很好喝,但是缺少几滴香油点缀、香醋相伴的胡辣汤仿佛少了吸引人的魔力。那几点香油像会跳舞的精灵一样在汤里游弋,也给胡辣汤增加了一丝美感,直到最后一勺,还能看见零星的油滴,仿佛不想离开胡辣汤而去。 远离家乡,寻一味家乡的“烟火”,实际上就是寻一处思念,拉近自己与家乡的距离。抿一口胡辣汤,家乡的早晨还历历在目:太阳刚刚探出脑袋,环卫工人在打扫着街道,学生骑车飞驰而过,我仿佛看到了年少时的自己,却又置身其外。 当这口胡辣汤与思念相融时,汤很浓很浓,家很近很近。

寄存美食屋里的小时光

摘要:寄存美食屋里的小时光 七月的盛夏,瓦蓝的天空一丝不挂地袒露着,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夏天里弥漫着闷热的气息,滚烫的岁月偷偷躲藏,美食屋里有着不一样的小时光。 夏季,早早升起的骄阳,透过玻璃在光滑的石子反射下,将空气晒得暖暖的。教室上头三片的电风扇机械地运转着,流转在同学们后背,传递着夏日的浩荡热情。一节体育课的到来,令我还未褪去睡意的脸庞,就不得不直面炎日,赶到操场集合。自然的风儿带着暖意拂面而来,耳旁时不时传来蝉声,空气满满地绽放夏天的魅力。 烈日就像一个生气勃勃的少年,健步在敞亮的绿茵操场上,小草朦朦胧胧地熟睡,花儿也隆起了花瓣躲藏起来,我见到它也羞滴滴地垂下头。这样的热情,我最想找把大绿伞,躲在黑阴阴里头,不愿出来。夏日当空的时间,便是最漫长的等待。经历老师眼里有趣的课外游戏,在室外豪爽地展现自己奔放后,待体育老师满意,我们方可寻求自己的小世界。 离开教室的小笼子,学校里小卖部便是一片天堂。在我眼里,它就是我的美食屋,夏季里的另一片星空。就在刚上体育课的那一秒,美食屋就有了无数的竞争者虎视眈眈盼望着,而我自然也在其中。我听到一声“解散”,就立马撒开腿寻找我的小伙伴,呼喊他:“快跑,一会人多,青柠味没了。”默契只在一个眼神,握紧我们的小手手,跑了起来。 望着渐行渐近的小铁门,兴奋涌上心间,忘却满身的汗臭味。不一会儿,我瞄准冰箱,伸出手,指尖传来的凉意,让我畅快淋漓。我又迅速地递上饭卡,然后脱口道:“阿姨,我要这个。”宛如我的心肝宝贝,看了一会儿,还是迫不及待地熟练撕开包裹在外面的包装,一看就是那熟悉的青色,扑鼻而来的清新气息,是我喜欢的冰上青柠。我们俩买完后快速走出美食屋的小铁门,悠哉地靠依在一面墙上,嘴上传来丝丝清凉。享受着阵阵清凉的我和小伙伴,看着美食屋里的人越来越拥挤,幸福地感受着急切后的满足。 夏季有时难免总是多情,经常无缘由地席卷而来一场雨。当一切变得成熟而老成时,它的狂热席卷了整个城市,这会儿黑云压下,淅淅沥沥的小雨四处飞溅,带着清新明快的节奏,含情脉脉的音调,很快小雨变成了大雨。这样多情的雨,总能让人在美食屋檐下呆上一段小时光。 钟声响起,外面的雨依旧淘气地在空中玩耍,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因天气闷热原本就不想吃饭的我,此时有了借口与美食屋来一场浪漫的雨中幽会。我也不忘拉上默契的小伙伴一块儿,下课便奔向美食屋。下雨和体育课时,美食屋的竞争度都极高,但在这具有挑战性的比赛里,我却异常地兴奋。 模模糊糊的雨影下,若隐若现的两人手里各捧一桶泡面,等待着雨停的情景。也许正是因了美食屋,在我们都匆忙追求梦想的年纪里,让岁月有了痕迹。 七月的盛夏,除了瓦蓝的天空,还有乌云满布的雨影,洗净了喧嚣世界。夏天里弥漫的清新气息,安静的岁月包含着夏日的滚烫,储存着美食屋里的那一段段平凡小故事。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9111次访问,全刊已有2094372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