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以惊涛拍岸的气势 求润物无声的思政效果

摘要:以惊涛拍岸的气势 求润物无声的思政效果——专访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增彦教授  他醉心思政课教育教学,多年来在理论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上深耕不辍,对学生始终保持着耐心、爱心和用心,他说:“老师离开学生、离开讲台,那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意义和必要。”他就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增彦教授——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学术科研的践行者。 创新教学方法 贴近学生实际    自2000年硕士毕业后执教思政课,赵增彦在我校已经教书育人将近二十载。期间,除外出读博、被教育部与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选派到德国访学之外,赵增彦未间断过对本科生“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工作,他所负责和主讲的课程多次被评选为省级优秀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2012年他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2014年入选“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培养工程”、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理论研究小组成员。他讲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等研究生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赵增彦对此有着深刻的感悟。他不断探索思政课新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思想实际,把学生的现实困惑点、人生成长中的思想“死结”真正说明白、讲清楚。在课堂教学中,他将“专题系统讲授法”和“五步链问题教学法”有机结合,讲授与自学、发问、讨论、辩论、主题演讲、情景模拟有机结合,使沉闷的课堂因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参与而变得活跃和热烈起来。针对在互联网上成长起来的这代学生,他充分运用微信群等多重手段在全媒体联动、立体式传播中让枯燥的思政课尽可能“鲜活”起来。自2007年开设QQ群、2014年开设微信群后,几乎每届毕业生中都有学生和他保持着联系,他颇感欣慰:“同学们离开财大了,遇到事情了还愿意跟老师商讨交流、倾听建议,作为老师也觉得是件很开心的事情。”    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赵增彦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对于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实践教学时间跨度长、开放性强、教学环境复杂的境况,他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走出了“线上线下联动、课内课外互补、校内校外融合”这样含金量高、获得感强的实践教学新路子。 关注社会现实 治学博远高深    在忙碌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之外,赵增彦积极投入科研活动,多次主持教育部及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课题研究,坚持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除了党的建设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还广泛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一部大百科全书,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理应成为我们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思政课教师的关注和研究对象。”作为思政课教师,只有全面掌握国史党史、内政外交等知识信息,才能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2018年上半年,赵增彦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访学期间,走访洪堡大学、哥廷根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多所高校,深入本科生、研究生的课堂去听课、看课。他发现德国高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政治学、伦理学等学科、专业课程学习当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结合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明确要求,他认为:“既要理直气壮开好办好思政课,也要积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有惊涛拍岸的气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全课程育人。” 深入学理阐释 做好理论宣讲    作为河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者,赵增彦还积极承担理论宣讲、服务社会工作。他总是力求从学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上深入阐释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把党的声音精准传达到校内校外干部群众的心坎里。    近年来,赵增彦先后被遴选为省委宣传部“科学理论进基层”宣讲团成员、中共河南省委九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宣讲团成员,被聘为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与大河网、映象网共同建设的理论频道编审专家,郑州市惠济区党建顾问团专家。2019年全国两会刚一闭幕,他就应邀到郑州市明理路社区、河南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解读两会精神。4月10日,他应邀为登封市武术学校校长思想政治培训班做《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与教育思想》专题讲座,收到学员广泛好评。“好的宣讲必须有精心的备课”,根据宣讲主题,他经常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相关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心选择有说服力的精彩案例,增强宣讲的生动性、针对性。    对于不久前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为河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增彦认为这是对学院以往所有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做好今后工作的一种鞭策和激励。作为副院长,他和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将一如既往地带领学院推进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把学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教育引领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着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科研知行合一 育人教学相长

摘要:科研知行合一 育人教学相长——访河南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郭震   一间教室,三尺讲台,我校工商管理学院青年教师大讲堂上,郭震神采飞扬,手拿着棒棒糖向大家讲述营销的目标市场选择的多样性。一堂课结束后,郭震的讲解赢得了满堂喝彩。通过一个个实物,轻松将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这是郭震讲课的拿手好戏,也是她课堂上的常态。    这位已经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有着15年教龄的青年副教授,自始至终都在以极具特色的方式传道授业。从校园到社会,从课堂到实践,从老师到同伴,郭震的身份“三十六变”——不仅是5门专业课的主讲老师,同时还兼任《上海财经大学学报》、《人力资源开发》匿名评审专家,中级商务英语口译和笔译,更是科研道路上步履不停的追梦人。 追梦人——心系科研,步履不停    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农业技术经济》、《华东经济管理》、《南方经济》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2012年至今,主持河南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七项、厅级课题六项及教学教改课题三项;获得第五届河南省发展研究奖、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河南省社科联调研成果二等奖等奖项;不久前被认定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郭震的学术遍地开花,得益于她所秉持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学术信念。即使时光荏苒,她永远是科研道路上的追梦人。    教学科研之外,郭震同样心系社会的发展。她的研究课题里囊括了城镇发展、社会现象,涉及劳动力市场的歧视、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河南这个农业大省未来的发展规划,郭震有着深刻的见解,她说:“要对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农村社区进行远期统筹规划和布局,建设规模和产业布局进行合理安排。加大对小城镇和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项目的转移支付,提高公益事业水平。尤其要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障河南农业经济增长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保障发挥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 引路人——重视实践,助力学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郭震引领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在教育改革方面,郭震一直不遗余力地摸索实践。    对于营销管理这个庞杂的专业知识体系,郭震深知“知行合一”的重要性——《消费者行为学自创小说要义解析》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这本书由郭震和学生合作完成,她指出将抽象的概念化成网络小说形式展现是编写新书的创作源泉。为了让学生们发挥自主能力,形成自己的读写理念,她主张让学生们成为学习和实践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了极大的提高,不仅学会吸收和应用知识理论,而且具备了质疑、归纳、演绎和创新四种科研中重要的精神品质。学生们参与书籍的创作,让自己的所学变现,在实践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升自己。   郭震重视学生的沟通、分析和动手能力,在课堂上她采用“一站式体验与实践”的教学方式。她笑言:“这既不同于完全的课堂学习,也不同于单纯的企业实习,而是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解读。”这种方式提升了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市场营销应用性人才打下基础。    相较干巴巴的传统课堂教学,郭震的课堂形式可谓是花样百出。她常常带领学生走向企业做市场调研,开展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观察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她请公司到学校来做赠饮活动,邀请媒体广告策划部给学生开实践讲座。她让不同专业学生走上讲台讲课,邀请河南工学院计算机和工艺美术的学生教学绘图、使用设计软件;组织策划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一届广告大赛;创新性地开展“消费者行为学”营销主题的自创小说写作。在郭震的创新课堂方式带领下,学生们也展示了创造能力和专业水平,收获满满。2015年,学生们参与拍摄、设计和制作的微课《消费者行为学(双语)》,获得河南省微课比赛一等奖;学生们自创的两部《消费者行为学》小说也得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报的发表和经济管理出版社的出版。   摆渡人——倾其真心,诲人不倦    与学生合作,与学生同行,郭震对于学生来说一直都亦师亦友,她给予学生最真挚的建议,做学生灵魂上的摆渡人。比起学生在文凭、事业上的成就,她更希望他们能够成为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并将三句名言凝结成箴言的精髓。    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要自律。面对大学里的懒散风气,一些学生迷失了自己的方向。郭震希望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兴趣,认真对待学习。她叮嘱学生:“不要在这个象牙塔里面放松自己,不随波逐流、不庸庸碌碌、不失去自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实践。她认为学生要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局限,明确努力的目标,让自己学有所得、学有所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读书。图书馆是每一所大学的宝库,她告诫学生要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去充实自己、去发现更美好的世界。郭震这样对学生说:“书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通过它一定能找到更好的视角,帮一个人开拓更大的视野、更广的胸襟、更宽的格局。”    郭震从未停止“知行合一”的步伐与教学相长的育人方法,君子所言:学不可以已。在学习的路上,郭震还在继续前行。

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摘要: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在5月31日召开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是根据新时代党的建设任务、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这次主题教育的特点提出来的。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找差距,就是要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的放矢进行整改。抓落实,就是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来我校访问交流

摘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来我校访问交流 5月15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崔建华、院长董志勇等一行5人来我校访问交流。校长高新才会见了董志勇一行并出席交流会。经济学院领导和各教研室主任、教师代表参加了交流会。    高新才对董志勇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要求经济学院积极推动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合作交流向更宽领域拓展、向更深层次迈进,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人员往来与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水平。经济学院负责人对我校经济学院的发展历史、师资力量、人才培养、学科与专业建设、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作了介绍,希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多帮助指导、多提宝贵意见。董志勇对经济学院的盛情邀请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基本情况。双方围绕各自工作开展情况和学院发展规划进行了深入交流,对促进双方共同发展的思路措施交换了意见。    本次交流会使双方对彼此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为双方进一步的交流合作、共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校建立河南省首个“创新创业教育对分课堂教研示范基地”

摘要:我校建立河南省首个“创新创业教育对分课堂教研示范基地” 5月22日,“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对分课堂教研示范基地”揭牌仪式暨对分课堂教学讲座在我校郑东校区举行。“对分课堂”创始人、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就业创业指导处负责人、教师发展中心相关同志和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了活动。    就业创业指导处负责人为“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对分课堂教研示范基地”揭牌,并聘请张学新为“创新创业教育对分课堂教研示范基地”指导专家。揭牌仪式后,张学新为我校教师做了题为《对分课堂:打造线下“金课”,实现有效教学的新方法》的讲座。    “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对分课堂教研示范基地”的揭牌是对我校就业创业指导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近年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和探索的肯定,也是对我校双创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改革、整合资源、创新形式的鞭策。今后,就业创业指导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将会依托“示范基地”,在现有经验、课题和专著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张学新教授的教研课题,争取多出成果,扩大学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我省乃至全国的影响。

河南一创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向我校捐赠重要校史资料

摘要:河南一创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向我校捐赠重要校史资料 近日,河南一创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向我校捐赠早期毕业证书仪式在学校档案馆举行。副校长赵传海出席捐赠仪式,接收捐赠并向捐赠方颁发《捐赠证书》。    河南一创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向学校捐赠的两张《毕业证书》,一张是我校两大源头之一豫西行政干部学校于1949年6月颁发给第四届学员的《毕业证书》,另一张是我校河南省政法干部学校时期1957年1月颁发给第一期公安班学员的《毕业证书》。    据悉,河南一创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中标承建我校校史馆后,就开始协助学校有关部门收集整理校史资料。该公司根据多年展馆建设的敏锐眼光,先后在网上发现了两张我校早期的《毕业证书》。经过两年多跟踪和沟通,藏家终于同意转让。两张证书的电子版和复制件已经在我校校史馆展出。一创公司现将两张珍贵的《毕业证书》原件无偿捐赠给我校档案馆,为我校早期办学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档案佐证。

我校校报在2018年度河南省高校好新闻评选活动中喜获佳绩

摘要:我校校报在2018年度河南省高校好新闻评选活动中喜获佳绩 2018年度河南省高校好新闻奖评选活动结果日前揭晓。我校选送的16篇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消息、副刊、通讯、新媒体等项目均有斩获。    我校董子雅的作品《我校李金铠教授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获消息类一等奖;敬欣、王芙蓉、王宁宁同学的作品《真人图书馆:立体式真实》,杨腾娇、张渔同学的作品《刘社:遇见另一片土地和大海》,蔡雪、顾易、吕静怡同学的作品《花缀钢枪,与爱出征》,蔡雪、吕静怡、朱亚菲、徐军洋同学的作品《预约占座 告别一座难求的图书馆》均获通讯类一等奖;潘凌晨同学的作品《妈妈的摘抄本》获得副刊类一等奖,邱珂珂、赵兰玉同学的作品《建校七十周年——我以盛装 待你归来》获新媒体类一等奖。郭栩汝、王菲、高歆珺同学的作品《因为有你们, 所以正青春》,杨腾娇、潘凌晨同学的作品《“一颗小石榴籽”的坎坷奋斗路》,蔡雪、顾智斌、潘凌晨同学的作品《业精于行,镕裁于成》均获通讯类二等奖;韩梦迪、张丽楠、周星男同学的作品《揭秘——数学建模竞赛获奖者——三个青春碰撞出的精彩》获得新媒体类二等奖。我校黄毅盛的作品《咸》、张雪章同学的作品《笑忘烟》、唐瑞璘同学的作品《光影》、顾易同学的作品《北方饺子店》均获副刊类三等奖。邱珂珂、刘明慧同学的作品《后会有期 ——那一段难忘的军训时光》获新媒体类三等奖。    河南省高校校报新闻奖作为衡量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受到各个高校的普遍重视。此次评选活动由河南省高校校报研究会、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高校报委员会举办,是2018年度省高校优秀新闻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旨在积极引导广大高校新闻工作者更加关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经验和新成就,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优秀教育新闻作品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评选活动共有53所高校700余篇作品参评。经过专家严格评审,分别评选出一等奖204篇、二等奖251篇、三等奖263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9115次访问,全刊已有2094697次访问